Categories 傳播政治最新文章

楊善勇/新聞秘書的前鑒樣式

(來源:FEI Behavioral Health

怎麽看,林芮光筆下一系列洋洋灑灑的文稿,既是新聞官佶屈聱牙的範本,也是後來之者的前鑒樣式。手中那一點的權力,難道確爲扭轉一個人應答的分寸?新聞秘書得處處與人爲善,盡可能與具有共生關係的媒體和記者保持友好和對等的專業關係。二是律己以嚴、待人以寬,嚴律己方的言行謹慎,以免言行失分寸損害形象。


【文/楊善勇】

《星洲日報》前有報導,鉅細靡遺地詳盡列舉首相馬哈迪二度任相,馬新兩國關係之糾結。因爲書寫之立場偏向對岸,交通部長陸兆福的新聞秘書林芮光因此發表聲明,連問三個何謂,厲聲促請《星洲》尊重和捍衛國家主權。

《星洲》既知所非,隨後罕見地公開道歉,同時白紙黑字澄清,本則新聞乃是轉自新加坡《聯合早報》,所以出錯。顯然的是,此乃原文照貼,作業怠惰之過。追究上來,實爲小事一樁;事情應該告一個段落了。

沒有想到,新任新聞秘書的林芮光似乎官勢很大,繼續肆無忌憚地高調追打,接二連三通過臉書貼文,最終乃至敬告天下,他所發布文字「一切僅停留在中文圈,沒有任何馬來文版,是我對星洲日報的厚道」云云。

暫且不說厚道與否,是否可以自詡;總之,林芮光護國心切,確實可以;但是,應該緊記,身爲一介新聞秘書,他的職責所在,不是想從隙縫找出一粒蛋黃,伺機修理新聞前綫的同行,而是扮演部門和媒體之間的一道橋樑。

淺見以爲,編輯的定本和記者之筆記,查證之後,若有疏漏,則不妨援引卷帙浩繁的記錄和連篇累牘的檔案,一一點出,委婉請求,據實改正,何必如此這般?不就是新聞官嘛?

媒體學者莊迪澎在〈「新聞秘書」這份工〉可是說得明明白白:「新聞秘書是政治職務更甚於行政職務……輔助部長維持與媒體的積極且良好的互動,包括回應媒體詢問、查證、批評,以及釐清媒體的誤報等。」

(來源:KiniTV

換句話說,「這其實是公關任務」。莊博士因此指出,爲此,新聞秘書得處處與人爲善,盡可能與具有共生關係的媒體和記者保持友好和對等的專業關係。二是律己以嚴、待人以寬,嚴律己方的言行謹慎,以免言行失分寸損害形象。

如果翻看對岸的《聯合早報》,偶爾確能讀到發自部門長官的來稿,正視部分地報導,對應評論之焦點。不管怎樣,這些文字,一般謙恭得體,旨在良好溝通;而非訓斥,逞論恐嚇了。

林芮光不然,怎麽看,林芮光筆下一系列洋洋灑灑的文稿,既是新聞官佶屈聱牙的範本,也是後來之者的前鑒樣式。林芮光應對之一柱擎天,猶是這樣。讓人讀之見之,不禁爲之深深嘆息:手中那一點的權力,難道確爲扭轉一個人應答的分寸?

林芮光應該知道,此時此刻,他的頂頭上司,身份格外貴重,乃是執政內閣的重要一員。以上對下,朝廷既定之底綫固然需要把持和堅守;然則,思慮了民間和讀者的感受,理當自重,待之以禮,克制筆下的造句,顯見深識大體的一面。

可惜,上任以來,這些日子,林芮光所行,似乎無視做官的謙卑,反而一再逾矩做事的禮儀。臉書之留言,官味繞樑,處處和草民之輩對著幹。不知他到底試圖向我們這些百姓顯示什麽?

說到底,「媒體一有噪音,便拿著鶏毛當令箭,動輒訓斥和警告媒體,勢要對方就範道歉」。這樣的作風,已經不合時宜了。莊迪澎博士苦口婆心所勸,都是醍醐灌頂之言,每一位新聞秘書總該聆聽: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何况,Young Man,路還漫長,搖搖擺擺的希望聯盟政權還需選民繼續大力支持。顧及這點,林芮光應該記住,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才是今後前行的路綫;怎麽偏拘泥泥沼之中,不能自拔?汲取此訓,希冀2019年之後,再沒有重蹈之覆轍。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