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社會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侯雯詩/砂州本南社群一票都不能少

(來源:Bruno Manser Fonds

砂州本南族世世代代與大自然共處,他們的生存智慧是靠祖先從大自然學習而來。一旦失去森林,被迫定居的他們不但失去傳統生活方式,還可能失去語言、文化特徵,甚至身份認同。希盟較早前發佈的競選宣言,無不直入原住民需求核心,對他們而言,既是重點也是邁向更好前景的希望。至於西馬選民情歸何處,無論希盟抑或第三勢力,都是公民社會制衡的展現,公民意識的覺醒。奈何對資訊匱乏,權利意識正要起步的內陸原住民而言,實質的改變與見證,才是實現希望的第一步。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侯雯詩】

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投票前五天,我身處砂拉越州峇南(Baram)的人民公正黨競選行動室。部份志工為民眾檢查選民資料,其餘則處理監票員事務,兩名老外正在訪問候選人羅倫恩甘(Roland Engan)。

這兩位原來是路透社的記者。他們數年前曾經深入峇南內陸採訪,對東南亞最後的游牧民族——本南族(Penan)的認識,緣於接觸瑞士籍環保人士布魯諾曼瑟(Bruno Manser)與本南族共同抵抗伐木集團的事蹟。

布魯諾曼瑟上世紀八十年代隻身來到砂拉越,支援本南族力抗伐木商的群起侵佔。長年奮戰的內陸本南村落,雖然成功保留原始森林,卻失去國陣政府的發展建設,至今未有道路可通行村裡,需逆流駕駛小船兩小時方能抵達。

這回前來的其中一名外電記者,三年前報導本南社群如何與布魯諾曼瑟基金會(Bruno Manser Fund,BMF)合作,推動「本南和平公園」(Penan Peace Park)(後易名為「峇南和平公園」),對峇南內陸深感興趣,於是這次專門報導峇南的選情。

坊間傳言,國陣打出發展牌後,部份本南村民這次將投給國陣候選人。經了解發現,謠傳所涉的村莊都在峇南河中游,得以通過伐木集團的專用道路抵達村莊。

我在今年四月隨非政府組織「當今峇南」(Baramkini)先後到砂州內陸本南村落的弄紗益(Long Sait)、弄克隆(Long Kerong)和弄瑟比根(Long Spigen)。這三個與世隔絕的村落,首先必須乘吉普車翻山越嶺四小時,再乘船三小時才抵達。弄紗益村長約翰(John Oyoi)說,他們自祖輩開始守護森林和土地,抵抗非法伐木活動,保護原始森林。相較於砂州第二大河峇南河或其部份支流,瑟倫戈河(Sungai Selungo)的河流清澈如鏡,週遭森林翠綠依舊。他說,「那是祖輩力抗伐木集團入侵守下的原始自然面貌。」

保家園土地的雨林輓歌

本南族世世代代與大自然共處,他們的生存智慧是靠祖先從大自然學習而來。一旦失去森林,被迫定居的他們不但失去傳統生活方式,還可能失去語言、文化特徵,甚至身份認同。

由於長期阻擋伐木集團掠奪土地,以上三個本南村子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連基本水電、道路、診所、乾淨的衛生設備也沒有,只有一間位於弄紗益的小學,讓三個村莊的孩子上學,卻沒有一條上學的道路!弄克隆和農瑟比根的孩子們每天必須涉足泥漿路,翻過三個山頭,半個身子浸在水裡越過溪流,至少耗費一小時才抵達學校。

(來源:Bruno Manser Fonds

本南社群歷來以設置路障攔阻伐木商而聞名,不少外國媒體紛紛來訪。面對媒體詢問,約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本南族要發展,但得符合我們所需的建設,而不是政府開出的交換條件。」

再窮苦飢餓也不吃自己飼養的雞隻,遭遇再大的困難都溫柔有禮應對,近五十年才定居的本南族被喻為最善良的族群,面對家園被侵略,唯有以血肉之軀抵擋推土機。不熟悉他們的社會大眾恐怕認為本南族拒絕發展、反對現代化,把族人困在死胡同裡。

「准許他們通行,等於讓國陣為所欲為,我們的森林會被砍光,生活所需的資源會破壞殆盡!」約翰說對了一半,還有另一半的事實是,國陣的朋黨財團開發土地後發展油棕園,隨之而來的將是河流污染、土地退化、雨林生態盡毀、物種絕滅……

本南社群捍衛家園、森林和土地的堅持,讓我想起2016年砂州議會選舉時在弄納阿(Long Naah)出現的「發展要脅」。該村選民面臨威嚇,如果不支持國陣,將中斷乾淨水源,日後只能使用未過濾的雨水,甚至殺雞儆猴,當場停止當地公正黨支持者的水供。結果選舉成績出爐,該村總票數197張,國陣獲124票,公正黨得69票,其餘4張為廢票。

從2013年第十三屆大選至2016年砂州議會選舉期間,國陣政府欲在峇南內陸興建巨型水壩,危及兩萬原住民流離失所,超過三十個村落將被淹沒,弄納阿則首當其衝。當時反水壩聲浪巨大,時任砂州首長阿德南(Adenan Satem)在州選舉前三個月宣佈取消憲報,歸還建壩土地,內陸原住民暫時不必為白象工程所苦。

國陣糖衣支票未見兌現

國陣發展條件帶來的惡果,其他村落不乏例證。某些村落終於擁有直達村子的道路,卻失去祖傳習俗地,至今仍與伐木公司對簿公堂;還有村落為選前承諾所誘,全村支持國陣,選後卻不見支票兌現。

上屆大選,弄紗益、弄克隆和弄瑟比根的投票站位皆於弄紗益小學。該投票中心的總票數119張,公正黨候選人羅恩(下圖中)獲得108張,其身為對手的叔叔、國陣候選人安宜奧(Anyi Ngau)只得10張選票。身為村長,約翰非常清楚絕不能為國陣打開一線門縫。不過在這個國會議席的總票數,羅倫恩甘最後以194票微差落敗。

(來源:barubian.net

希盟較早前發佈競選宣言時,我在內陸無法上網難與村民跟進內容。「承認原住民習俗地、改善原住民村落的基礎設施、建造柏油路、二十四小時供電、淨水供應和通訊網絡,擴大村落和學校範圍……」,無不直入原住民需求核心,對他們而言,既是重點也是邁向更好前景的希望。

至於西馬選民情歸何處,無論希盟抑或第三勢力,都是公民社會制衡的展現,公民意識的覺醒。奈何對資訊匱乏,權利意識正要起步的內陸原住民而言,實質的改變與見證,才是實現希望的第一步。

本南族守護森林,雖然換來的卻是沒有基建,依然無悔期望投票能改變一切,我多麼希望投票翌日,就能看到他們走在平坦的道路出入村子,夜裡能開著電燈用餐,隨時能與外界聯繫……

本南社群乃至整個峇南原住民社群將如何抉擇?此時耳邊迴盪著村長約翰那句話:「所有村民都會去投票,不會少掉任何一人……」

【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