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星洲日報)
過去一黨獨大的局面,讓單元教育思維及種族極端份子有機可乘,企圖壓縮、邊緣化多元教育文化的發展空間。我們從林連玉及林晃昇時代開始捍衛本身權益至今,一直以來都與一黨獨大的國陣政府周旋。2008年大選之後,政治格局已經不同了。林晃昇時代希冀的兩線政治已成為事實。經過十年的政治實踐,在野聯盟的檳州和雪州政府,已經透過制度化撥款等手段回應董總的華教訴求。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在野聯盟能成為聯邦政府,相信會為這個國家的多元教育格局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華教的新戰略思維及新論述何在,理應是異常清晰了。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張濟作】
林晃昇先生在2012年3月13日逝世,至今邁入第十六週年。董總領導層去年於其十五週年公祭時宣布今後每五年才舉辦公祭。這項重大决策,基本上曝露了新的董總領導層對這位前領導的思想和領導風格的(不)重視程度。
董總過去出現了許多領導人,不過在位最久也最能深刻影響華教進程的是林晃昇先生。林晃昇的戰略思想和實踐精神(李萬千語)將華教事業推得更深更廣,使華教事業得以撐過七十及八十年代的風雨飄搖時期,並且在九十年代過後大放異彩,延續至今。林晃昇先生及其團隊除了適時結合當時的主要華團領導機構,更懂得結合朝野開明的力量,不亢不卑地領導華教進行抗爭和建設,通過「維護華小、發展獨中、創辦獨大」的論述,一方面團結華社的士氣,另一方面則奮力抵擋馬來政治霸權在語文、教育及文化方面的單元同化政策,他的「不讓他們渡黃河」的信念和精神,深深的影響了後來的華教進程。
九十年代以後的董總領導,基本上都在吃著「華教老本」(潘永強語),缺乏新的戰略思維及論述。那麽。現今的董總領導層,又準備提出什麽新戰略思維,來引領華教繼續邁步前進?
安內攘外不可偏廢
2005年葉新田擔任董總主席,卻因其領導風格完全背離林晃昇的團結各方力量的格局,讓華教風波不斷。2014年至2015年,董總風波再起。葉與署理主席鄒壽漢故技重施,企圖將部份領導邊緣化,可惜這次嚴重失算,最後只得黯然下臺。2015年8月23日改選後,由劉利民及陳大錦接棒。經過兩年多的深耕努力,終於讓董總及華教恢復些許元氣。隨著登嘉樓董聯會、沙巴獨中董聯會及雪隆董聯會先後改選,董總屬下十三州董聯會都已經齊心歸隊,「安內」的工作既已完成,「攘外」的重任此其時也。
(來源:星洲日報)
葉鄒的「偏執狂式」、「排除異己式」的領導風格不可取,反而林晃昇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式的領導風格值得贊許。
許多人問,葉鄒下臺,然後呢?董總新領導層的新戰略思維和新論述何在?
2018年第十四屆全國大選即將到來,華教組織肯定希望董總能夠登高一呼,向朝野兩個陣線提出合情合理、合乎憲制要求的「華教大選訴求」,為華教能永續經營且不受單元政策的干擾請命,一洗華教長期受打壓的「頹氣」,擺脫困頓,朝正確的母語教育及強化多元路線發展,為培育建國人才及建設美好家園效力。
可惜,看起來目前的董總領導層似乎沒有這個意願。董總今年2月號召七個文教團體,擬向首相或國陣政府共同提呈一份《華團教育備忘錄》,卻完全沒有準備向可能取代國陣政府的另一個陣線/聯盟任何提呈備忘錄或訴求,顯然未將在野聯盟當作一回事。這樣的舉措非常不合時宜。姑且不論為何只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內,還延伸出董總作為公民組織其實有傾向一邊的嫌疑,沒有將本身的立場擺正。
在民主社會裡,公民團體本來就可以向朝野陣營提出訴求,符合全民利益以及公平施政的政黨聯盟才值得去支持和投選,否則,應該可以透過公民手中神聖一票,將不支持公共利益的政黨聯盟推倒。
華教亟需新戰略思維
董總目前能夠提出的論述不外是反對單元教育、承認統考、制度化撥款和在有需要的區域增建華小和獨中等,而長年累月提出這類訴求、每屆大選前不斷重提,不過其成效有限。根據常識,除非選情告急,國陣政府才會在相關選區提撥額外的撥款或建校計劃,否則一切都還是拖拖拉拉說不清楚。
(來源:星洲日報)
國陣政府在2017年10月提出「十加六」增建和遷校的十六所華小,也不全然因董總施壓成功,反而是多區的屋業發展商捐獻所致,有些地區甚至都沒還沒有居民。反而,有許多更迫切需要建設華小的地區如雪州八打靈及蒲種等,還在癡癡地等待政府的關愛眼神。
2008年大選之後,政治格局已經不同了。林晃昇時代希冀的兩線政治已成為事實。經過十年的政治實踐,在野聯盟的檳州和雪州政府,已經透過制度化撥款等手段回應董總的華教訴求。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在野聯盟能成為聯邦政府,相信會為這個國家的多元教育格局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華教的新戰略思維及新論述何在,理應是異常清晰了。
過去一黨獨大的局面,讓單元教育思維及種族極端份子有機可乘,企圖壓縮、邊緣化多元教育文化的發展空間。我們從林連玉及林晃昇時代開始捍衛本身權益至今,一直以來都與一黨獨大的國陣政府周旋。如今時移世易,兩線制曙光乍現,華教需要有新的戰略思考。
朝野聯盟的良性競爭關係,也正好可以讓公民社會每一份子有發言的權利。我們不需要向任何一邊靠攏。董總只需要將本身的地位擺正。我們是公民團體,期待我國能擁有公平、良好施政及廉潔有效率的政府。我們絕對可以不亢不卑、有禮有節的據理力爭,提出本身對多元教育的訴求,尋求朝野陣營的認可。
國陣政府認可,我們可以公開表示歡迎;希望聯盟認可,我們同樣聞之欣然。選民都有雪亮的眼睛,當然知道誰在認真許諾,誰在忽悠敷衍。
新政治時空,需要新的戰略思維,才能為華教帶來嶄新的格局。
【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張濟作 |
曾立志改變社會,後來經過歲月的磨練,逐漸被社會改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此開始學會常思一二,珍惜所擁有的人事物。目前從事文教工作。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