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文化最新文章

陳玉雯/國家掣肘,突圍自強:獅藝運動夾縫中成長(下)

(來源:ABC/Joshua Paul/AP

馬來西亞獅藝的不凡成就,是經過獅壇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有著華族在高壓逆境中莊敬自強的精神與故事,也是在多元種族與社會裡所迸發出來的文化創意和創造力。本國獅藝開拓出來的文化格局,啟示著在各源流文化包括中華文化的延續與創發,而這一切都將成為豐富本土和世界文化的重要資產。在傳揚和發展獅藝方面,應當抱持居安思危和開放心態,既要堅持傳統文化,也要勇於創新。


【文/陳玉雯】

(承接上篇)

上世紀九十年代,馬來西亞獅藝逐漸邁向專業發展,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在國內所向披靡的關聖宮龍獅團,在九十年代初連續奪得香港、馬來西亞、中國三地最具代表和權威的國際賽事冠軍,至今連連報捷,奪冠國際賽事近八十次,帶動另一波舞獅運動,也奠定了舞獅王國的地位。

九十年代初,更參與創設國際組織及推動獅藝國際化。1995年在香港成立的「國際龍獅總會」,馬來西亞獅界起著揭竿意義,其中的重要推手梁溧棠和蕭斐弘,是發起人和籌委會成員,前者更被推選為創會會長。國際龍獅總會每兩年舉辦世界龍獅錦標賽,從籌備到制定章程、賽制和推動比賽,馬來西亞作為重要會員國及在委員會承擔要職,一直扮演重要角色。馬來西亞也通過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樹立起國際賽事權威。

文化轉型:邁向體育專業本土化

裁判培訓和獅藝教育現代化進一步提升獅界的專業。從1993年培訓國際龍獅裁判起,一直在主導和參與工作,且不斷邁向專業發展。2015年馬龍獅總會聯合國家體育學院(ISN),首創龍獅教練綱要課本,首辦全國獅藝教練培訓班課程;也曾向教育部申請舞獅成為學校課程之一。統一教綱、系統化教材,讓舞獅從原有的中華文化轉化為體育運動體系,培育專業運動員之餘,也擁有足夠合格的教練及技術人員,亦讓舞獅教練有機會受到國家認可及保障。近年,總會希望把舞獅運動帶入國家及青年體育部(KBS)的全國學聯體育理事會(MSSM)比賽中,展望未來走向國際運動會。舞獅向來是民間文化活動,舞獅除了堅持傳統,同時和官方合作,朝向體育路線發展,這是很多國家還無法做到的。

馬來西亞開發的舞獅創新技術、套路,已為世界所重視與參考,帶領舞獅文化走向競技體育的舞臺。以高樁舞獅為例,八十年代由本土師父創立,蕭斐弘致力推廣,1993年被總會接納為世錦賽的比賽形式之一,和自創的雙獅結合,令馬來西亞躍為「舞獅王國」。本國獅藝不斷推陳出新,陸續推出的自由配選、十字高樁、復興傳統器材等形式,逐漸成為國際競技項目,意味著舞獅突破固有模式和範疇,不斷在技術層面上創新、提升難度和制定新賽制,使舞獅從民俗文化向專業競技活動轉型。

 (來源:星洲日報

獅藝的發展與傳承因時制宜,舞獅的本土化是華人文化在本土生根的證明,也在在展現了多元社會的豐富內涵。獅藝推手蕭斐弘(上圖)活躍於國際獅壇,致力推廣本土自創的高樁舞獅和改革獅頭,並把獅頭製作發展成賺取外匯的產業。在尊重多元文化信仰下,蕭師父也對舞獅動作和稱呼略作改動。從文化創新和藝術生命的角度出發,他曾推出舞虎。對於獅藝的本土化,則強調弘揚文化不可固步自封,須不斷注入新元素。他努力把獅藝教育現代化,把鼓譜、陣法編成教科書,突破傳統教學,也保護了傳統。他提倡「八德」,培養獅團紀律,打破負面形象,也讓舞獅兼具武德和文化內涵,在創新裡不失文化精神。蕭師父也確立了鶴山沙坪獅藝正統,讓獅藝具本土特色而不失真傳。

從官方壓制、面對全球化趨勢,如今在傳承薪火的大前提下,傳統文化選擇開拓新的境地,轉型發展。馬來西亞已奠定世界獅壇的至尊地位,近年來從競技場域,回歸復興獅藝文化的責任與初衷,未來以推廣獅藝到更深更廣的社會層面去為使命。近年來關聖宮同盟總會在國內建立獅藝博物館,搜集舞獅的資料和文物,展示獅藝發展史;同時走向世界,籌備「獅籌之路」,歡迎世界各地獅團加盟,到世界各地與當地獅團進行交流、聯合演出,以嶄新方式呈現和推廣獅藝,提供世界各地獅藝互動交流的平臺。廿世紀後舞獅在中國本土有式微之勢,馬來西亞從祖籍地傳承的獅藝,在本地生根,再發揚光大,近年更有回流之勢,推動沉寂的中國獅藝。馬國獅藝在國際獅壇樹立起自身的獨特性和特殊地位,同時也豐富了世界獅藝。

突破藩籬:告別民族悲情色彩

邁入廿一世紀,獅藝頻頻受到官方肯定。2007年高樁舞獅被列為「國家文物遺產」;蕭斐弘也憑獅頭製作,在2011和2012年獲頒「國家藝術工匠獎」,2012年獲頒「國家手工藝大師」;今年高樁舞獅更申報聯合國文化遺產;從早年受到壓制到蘇丹、首相等政要受邀為醒獅點睛的轉變,一一反映了官方對華族獅藝的認同,說明了馬來西亞獅藝的改革和努力——致力推動舞獅本土化、發展獅藝專業,已展現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面貌。獅藝在本土立足生根,逐漸告別濃烈的民族和悲情色彩,成功突破種族藩籬,逐漸成為各民族喜愛的傳統文化運動。

總結近數十年來馬來西亞獅藝的成就,可概括為:

一、復興與推廣了傳統獅藝,並將之涵化為華族重要的文化內涵與象徵;
二、對獅藝文化與藝術造型進行改良甚至「創造性轉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提升了舞獅向來草根武莽的形象與地位,而演變為健康的藝術表演,甚至是專業的體育競技,不但為民間文化打出一條出路,也成為全民喜愛的表演藝術;
三、立足本土,走向國際。獅藝不但豐富了國家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之一,更憑著各種專業、改革等,推動舞獅運動國際化,為世界獅壇的發展立下重要標竿。

這些不凡的成就是經過獅壇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有著馬來西亞華族在高壓逆境中莊敬自強的精神與故事,也是在多元種族與社會裡所迸發出來的文化創意和創造力。本國獅藝開拓出來的文化格局,啟示著在各源流文化包括中華文化的延續與創發,而這一切都將成為豐富本土和世界文化的重要資產。

最後,借蕭斐弘的話作結,獅藝發展至今,他表示從未擔心後繼無人,認為最大的隱憂,是須要警惕狹隘的想法和視野成為獅藝發展的絆腳石。在傳揚和發展獅藝方面,應當抱持居安思危和開放心態,既要堅持傳統文化,也要勇於創新。

(完)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