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評論第10期——圈內筆記】
摘錄:
2013年第13屆全國大選之後,吉隆坡蘇丹街的保街運動、樂安酒店被強制征收,及其餘業主和捷運公司簽署共同協議書,作為一個暫時的結束。而鐵道村也在該年年底被完全拆除,整個村莊從此消失在吉隆坡地圖上。
兩年的社區運動結束後,也造成社區計劃成員們不同程度的運動傷害,計劃成員化整為零,以自己的方式繼續活動。然而,三位Lostgens’的成員議決繼續留守茨廠老街,以搞藝術空間的形式繼續進駐茨廠街進行藝術文化活動,在社區里凝聚文化力量,以期在未來第二波拆遷時可以再做點事。但是,和馬來甘榜的友誼也並沒有因此結束。一年之後,一群本地的藝術工作者,在一位當時在Lostgens’進駐的印尼社區藝術導師Moelyono摩爾老師帶領下,藝術工作者們在鵝麥河的兩旁及河里進行裝置藝術工作坊,這讓居民意識到藝術帶來的可能性。
…………
2015年,Lostgens’辦了一項名為「行動跨疆域」(Transaction in the field)的大師班活動。二十二個來自亞洲及德國的藝術家、行動者、策展人、社區工作者聚集在吉隆坡,為期兩周。第一個部分的活動在茨廠街及Lostgen進行,第二部分活動則在Kampung Bandar Dalam 。在Kampung期間村里為進駐的藝術家們準備各項活動,藝術家們分享了許多的社區工作及抗爭經驗。其中,社區居民也想將他們祈禱室的底樓改成社區空間,大家也一起討論了許多規劃及執行方案。
活動結束後,Kampung的幾個有心人也開進行他們的社區地圖計劃。2016年,臺灣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黃瑞茂及策展人羅秀芝也進入社區辦地圖工作坊。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社區的居民不再只是旁觀者,他們也和藝術家們一起制做社區的魚眼地圖、年月地圖及日常活動地圖等。從蘇丹街征地事件的聲援,到進入Kampung Banda Dalam社區和居民一起畫地圖、進行歷史訪問,是經歷了一個五年的時間。由於過去活動及經歷,開啟了大家的想象,如今社區也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它成為藝術空間,Cikgu Ishak Surin將它命名為Gerila(遊擊), 我想這是貼切的,因為基本上大家都是人間的遊牧民族,區域與種族只是表象的界限,而彼此深入的交流,對文化的熱愛及誠意將會跨越籓離。
…………
(楊兩興,社區藝術工作者)
欲閱讀全文,請購買本期《當代評論》。有意訂購者,請聯繫林連玉基金行政部 03-21422496/97或電郵至info@llgcultural.com,也歡迎上門訂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