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黃進發/影子內閣與綠潮焦慮

(來源:The Star

如果國盟影子內閣雷聲大雨點小,或者根本失敗,對聯合政府只會加分。然而,為什麽一些非穆斯林與希盟鐵粉需要如此氣急敗壞,還把它批的一無是處呢?這反映的不是國盟影子政府的不足,而是希盟與其非穆斯林基層無力回應綠潮的心虛,並且糅合對政黨競爭困境與少數族群權益困境的雙重焦慮。白天大聲否定國盟影子政府,讓他們心里稍微安定。但是,午夜夢回,國盟的影子還是會讓他們心驚膽跳。要克服綠潮,第一步就要先跳脫這種同溫層的自爽,無論這有多麽困難。


【文/黃進發】

國盟於二〇二三年二月二日推出影子內閣,至今兩位馬來部長——法律與體制改革部長阿莎麗娜(Azalina Othman Said,巫統)與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長沙拉胡丁(Salahuddin Ayub,誠信黨)都正面看待。但是,國盟影子內閣在中英文圈當中卻引發反彈。該社群主要抨擊國盟影子內閣的陣容族群單一,又或者否定國盟國會議員的素質水平。這些批評反映的,其實是非穆斯林民眾與希盟支持者對政治綠潮上揚的無力理解、化解,從而產生焦慮與恐慌,並且以否定國盟得到安慰。

影子內閣是內閣的倒影,內閣有一個部長,它就有一個影子部長。在內閣制下,只要在野黨議員人數足夠,就足以在部門功能上分工成立影子內閣(一些國家稱之為部門事務發言人),以便能更有效監督與制衡執政黨,並與之展開政策上的競爭。

開宗明義,影子內閣必須是國會議員。國盟影子內閣有二十八人。當中,二十六人是馬來穆斯林,沙巴與砂拉越的非穆斯林土著各一位,沒有華印裔國會議員。形成如此為人所詬病的陣容,原因只有一個:國盟提名的三十二名華印裔候選人(民政黨十九人、土團黨十二人、伊斯蘭黨一人)全部敗在希盟手上。

然而,有哪個批評者願意見到一些現任希盟議員落選,從而換取國盟的華印裔候選人勝出,成為影子部長?如果不願意,其卻又抨擊國盟影子內閣的陣容,說穿了就是見不得國盟上進;有論者亦提出,既然內閣可以有上議員部長,澳洲、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影子內閣也有上議員,國盟其實可以委任華印裔上議員(民政黨二人、伊黨一人)進入影子內閣。否則,這就是故意邊緣化華印裔。

國盟沒有解釋其不委任華印裔上議員進入影子內閣的原因。當然,這個決定會讓民政黨與伊黨的非穆斯林支持者大會堂看起來完全形同無用的擺設,連當部長的影子都不夠資格。然而,我國上議院功能不彰,長期被部長、媒體與公眾所忽略。如果從政黨攻防戰來看,國盟只委任下議員進入影子內閣有其合理的考量。其必須考量到,內閣中的上議員部長可以到國會的上下兩院接受質詢,上議員影子部長卻只能在被忽略的上議院質詢部長,戰力肯定遠不如下議員影子部長。

(來源:The Star

影子內閣無人才?

另一種批評則是否定國盟影子部長們的素質。這仿佛影子內閣成立的前提是聚集高素質議員,而非在野黨政策面分工的需要之上。按照這種荒謬的邏輯,如果新政府沒有足夠的資深部長人選,一些部長職位是否應該懸空呢?內閣制的邏輯是,部長總要有人當。若是兩院制國會,內閣部長必須大部分來自下議院。倘若部長不能勝任職位,首相/總理可以改組內閣,以出色的執政黨後座議員取而代之。同理,影子內閣也可以改組,讓影子首相/總理以出色的在野黨後座議員取代不適任的影子部長。

影子內閣的成立,其實是把在野黨議員分成第一線(影子部長)和第二線(後座議員),讓前者在政策面分工,將來執政時就不會沒有經驗、不知所措,同時誘發影子內閣與後座議員相互競爭。過去民聯、國陣、希盟無法組成真正的影子內閣,癥結之一就是它們不敢分官位,人人有份。一個部門的職務分給多個議員(希盟甚至包含非議員)監督。結果,當然沒有人做事。如今,國盟有七十四位國會議員,卻敢只封二十八位國會議員擔任影子部長,其實是我國議會政治史上勇敢的突破。希盟在柔佛、馬六甲也應該向國盟看齊,組織州影子行政議會。

內閣每星期召開會議,因為各部門的政策需要協調。如果有突發事件,政府必須有集體的立場,不是每個部長各唱各的調。影子內閣要發揮功能,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願意每星期開會,其次才是政府的承認、給予的薪酬、資源與資訊通道。要監督、檢驗國盟的影子內閣,首先不是質問影子部長的陣容,是看他們下星期什麽時候召開第一次影子內閣會議。

(來源:Reuter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失控的綠潮焦慮

希盟應該正面歡迎國盟影子內閣,不止是因為這能強化內閣制民主。這更能提升公眾對國盟影子內閣的期待,以便期待越高,失望越大,此之謂「捧殺」也。對方還未開工,就把它貶到一分不值,不止表現得沒有風度,更是在幫助國盟降低公眾的期待,從而讓影子部長有一點點表現就能驚豔四座。大家應該還記得平庸的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其施政表現如何因為公眾沒有期待而開低走高。

希盟(尤其是行動黨)一些領袖、基層、非穆斯林支持者,之所以對國盟影子內閣極盡貶低,反映的不是國盟影子內閣的種種不足,而是自己對第十五屆全國大選綠潮湧現的失控焦慮,近乎六神無主。他們擔心,國盟越上進,選民就越願意接受他們作為下一屆政府。那麽,國盟在整體政策上的進步,其代價就是非穆斯林權益、世俗體制的進一步侵蝕。易言之,他們的策略就是(可能純粹是下意識)仿效國陣當年讓行動黨、伊黨陷在偏鋒,變得「無法勝選」(unelectable)。

他們不理解,國盟勢力上揚的關鍵是穆斯林選民對巫統貪腐的拒絕與對希盟的不信任。只要國盟能繼續煽動穆斯林選民的道德感與不安,不用影子內閣,綠潮也會繼續蔓延。

(來源:Malaysia Dateline

利用影子內閣穩政局

依現況來看,影子內閣固然是國盟向商界與國際社會派發其日後執政的定心丸,增加外界對其執政的信心。但是,此舉也會對聯合政府有利,讓其有機會執政五年,並爭取馬來中間選民的支持。

首先,國盟不能到處運用族群及宗教課題煽動群眾,以籌備「喜來登政變2.0」。其必須準備替代政策,從而做出更長線的思考。

第二,國盟議員不能任意對希盟每一位部長開火,而不必提出本身的替代政策。譬如,影子數碼與通訊部長旺塞夫(Wan Saiful)現在不能對地方政府發展部長倪可敏放冷槍,而必須監督數碼與通訊部長法米法茲(Fahmi Fadzil),在5G、網際網絡價格的政策上競爭。而影子地方政府發展部長伊斯邁慕達立(Ismail Abd Mutalib)固然可以繼續抨擊倪可敏借助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專才的原因。但是,倪可敏和公眾也可以反過來問他:有什麽更好的政策維護馬來保留地?如果有,為什麽國盟過去三年執政期間卻不落實?

第三,聯合政府不可能五年內沒有部長說傻話、做傻事。如果影子部長表現更加不堪,選民就可以比較二者,從而不會衝動地否定現有政府。

另一方面,與其冷嘲熱諷,聯合政府應該從本身利益出發,給予影子內閣這些便利:

第一、合理的政府資訊通道以及一位政策研究員的薪資。其好處在於,影子部長有條件不會只打族群及宗教牌,或只提一些民粹政策,而讓政府疲於奔命。

第二、給予影子部長薪資。如果比照澳洲,影子部長的薪資是部長薪資(RM14,907.20,不包括其他津貼和退休金)的三分之一,即RM4,969.07。其好處在於,馬來西亞人普遍討厭受薪的政治人物,用近五千令吉的代價,提升公眾對國盟的期待,也讓國盟受到馬來選民較為嚴苛的檢驗。

第三、讓影子部長在國家元首面前宣誓為「元首陛下的忠誠在野黨」(His Majesty’s Loyal Opposition)。其好處在於,營造國盟不能在任期中奪權的公眾期待。

如果國盟影子內閣雷聲大雨點小,或者根本失敗,對聯合政府只會加分。然而,為什麽一些非穆斯林與希盟鐵粉需要如此氣急敗壞,還把它批的一無是處呢?這反映的不是國盟影子政府的不足,而是希盟與其非穆斯林基層無力回應綠潮的心虛,並且糅合對政黨競爭困境與少數族群權益困境的雙重焦慮。

白天大聲否定國盟影子政府,讓他們心里稍微安定。但是,午夜夢回,國盟的影子還是會讓他們心驚膽跳。要克服綠潮,第一步就要先跳脫這種同溫層的自爽,無論這有多麽困難。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