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傳播最新文章社會

陳鳴諍/我們如何喪失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來源:TelecomTV

網路科技對於人類的思考與行為方式,無疑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未來的關鍵核心能力裡,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世代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是當前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


【文/陳鳴諍】

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是指從小就在一個由數位所包覆的環境長大的世代。這群千禧世代(1981—1996)和Z世代(1997—2012)對於各種數位產品沒有任何的隔閡。更有人認為,對於數位原住民而言,網路就跟空氣一樣重要,透過網路獲取資訊就跟呼吸一樣地自然。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很特殊的世代交替循環當中。戰後嬰兒潮世代都已經開始進入退休的年紀;與此同時,千禧世代以降的不少人都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我們可以粗略地估算,新世代目前大概佔了全球總勞動人口的35%左右。在未來,這批新世代將主導我們的世界,同時決定我們的未來。

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豐富的時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在本質上改變人類的生活形式與內容。而數位原住民的思維與價值觀都與他們的前輩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不同。他們更注重個體的價值,自我的展現,同時也擁抱多元的世界觀。因此,他們的思維、行動及與人互動溝通的方式,皆也與上一代非常不同。

縱然新世代手握各種科技資源與便利,但是他們的發展也充滿著各種挑戰。面對上一代制造與遺留下來的問題,他們才是承擔問題,解決問題的人。只要回顧近十年的發展,就可以發現,數位原住民的世代幾乎是在剛踏入職業發展的生涯中,就經歷了二〇〇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往後的十年,全球氣候危機的警鐘從不絕耳。二〇二二年又經歷全球病毒大流行的衝擊。二〇二二年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病毒大流行,地緣政治的戰爭衝突,極端氣候所導致的糧食危機等都是現在進行式。

(來源:Elena Lacey/Getty Images/Wired

難逃離迴聲室效應

資訊透過科技傳遞明顯變快,問題也會顯得迫切。這都在考驗數位原住民的解決問題能力。無可否認,上述提到的各種問題與挑戰都是全人類所必須共同面對的。但是,數位原住民世代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會是作決策,掌握資源的群體。也就是說,他們將決定這個世界和其他人將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一般而言, 人們應對與處理資訊的方式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人們普遍上比過去更依賴網路獲取各種資訊,而這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要求人們在充份地思考後,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人們在遇到複雜問題時,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網路資訊的便捷與效率,並不代表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對人們,尤其是高度依賴網路的數位原住民而言,更是一項挑戰。筆者在這裡提出幾個最常見的基本觀察。

首先是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限制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數位原住民習慣於透過網路表達自己的意見,並相互交流意見。在網絡上,一個資訊的傳播是否有效,取決於網絡平台的演算法機制。演算法可以決定一個資訊是以何種方式傳播,以及最終傳播至哪些群體和對象。這種帶有操控性質的機制能夠發揮有效的傳播,卻同時也限制傳播,並且很容易產生迴聲室效應。在迴聲室效應之下,只有與自己有相近價值觀的人能獲得相關資訊,其他不同的聲音已經無形中被阻隔在外。

迴聲室效應會誤導人們的判斷,例如:誤以為自己的意見是確認無誤的,誤以為自己所獲得的意見是主流意見等。對於一個開放的民主社會而言,公共的理性空間若要維持健全的運作,不同的意見是允許被表達與被聆聽的。人們會很自然地趨向與自己意見和價值觀的群體,而遠離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的群體。演算法所產生的迴聲室效應更加重這種趨向的堆疊,形成一種群眾輿論的假象。對於習慣透過網路獲取資訊的數位原住民而言,如何辨識這個假象是一項挑戰。

(來源:Avalon Nuovo/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新世代事事求助於網路

其次是資訊碎片化與淺薄化限制思考的深度。數位原住民更依賴透過網路接受資訊,而大部份的資訊都是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最大的弊端是,它無法為一個現象或問題提供完整的脈絡,卻只對問題產生片面的理解。對於一個問題的理解深度,取決於我們如何從既有的資訊中綜合出一個完整的圖象。當資訊越零碎,鴻溝越巨大,所需填補的內容就越多,錯誤詮釋的可能性就越高。

在網路上,資訊碎片化會加強我們對於某些事的既定印象,誤以為我們所持的或者我們所接收到的觀點是正確的,卻沒有察覺到其中的偏見與謬誤。與此同時,許多內容都講求簡捷與生動,以滿足使用者的注意力需求。因此,資訊內容的呈現具體化與影像化,以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太過具體化與影像化,導致人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與思考無法進入一個更深的維度,更抽象的層次。

最後則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窄化與弱化。兩年多以來的病毒大流行,活化了網路的虛擬生態環境。任何生活中的困難與解答,事事必問網路的「大神」與「達人」,並且透過網路尋求幫助。孰不知,這種取徑方式已經大大影響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時代所面對的問題日趨複雜,既無法透過碎片化的理解掌握,更無法透過碎片化的內容解決。

可以肯定的是,越複雜的問題,越是需要深度的思考。然而,事事求助於網路,並不會增強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只會削弱它。因為,便捷只會讓我們誤以為問題的本質是簡單的,也已經有現成滿意的答案。但是,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忽視真正的問題,或者是從來沒有真正去瞭解問題。

網路科技對於人類的思考與行為方式,無疑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未來的關鍵核心能力裡,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所闡述的弊端不一定只發生在數位原住民身上。但是,這些問題卻是相當迫切的,因為新世代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是當前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