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經濟

劉嘉美/中資大舉進軍將掀巨變?

(來源:Star TV

談論中資問題,重點在「資本」,不在「中國」,是大額的強國資金進入,如何影響小國的經濟和政治生態。當我們在批評一馬公司弊案如何貪腐,首相權力之大無人能擋時,也別忘了是中國政府出手干預,中國資金與本國執政集團捆綁在一起,為納吉政權帶來生機。即使一馬公司弊案已震撼國際,拖欠巨款而無力償還,但中國資金主動購買一馬公司資產,既救了這項主權基金,也無形中拯救了背後的總舵手。


【文/劉嘉美】

近年中國資本對馬來西亞的影響越來越大,不管是資金數額,還是投資性質,都深遠地影響馬來西亞的長遠發展。首相納吉積極牽引中資、馬華公會成立「一帶一路中心」為中資宣傳鋪路,而馬哈迪則批評政府對中國投資的態度猶如出賣主權。

一時間,對中資大舉進場的討論,變成黨派之間的爭論,落入「執政黨支持中資、反對黨反中資」的片面印象,而外間對中資的批評與懷疑,亦牽動了部份本地華人的情緒,令討論更難聚焦在問題的根本:中資到底如何影響馬來西亞?

進入中資大觀園

前不久,我到了柔佛南端的森林城市一趟,那是中國地產集團碧桂園(Country Garden)在海外最大型的地產投資項目,投資額涉及一千億美元,填出二十平方公里的人工島作高級住宅之用。來自廣州的地產仲介,熱情地向我推介幾款單位,好些已經全數售罄,大部份的買家來自中國,地產集團還包辦買家的「第二家園」申請,買房以外,連帶的包括全家人的十年居留權,以及連帶享有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的快速簽證。仲介還強調:「馬來西亞政府還會加開一個到新加坡的關口,只給森林城市的住客專用。」我很詫異:「國家關口也可以住客專用?」仲介顯得很有信心:「對呀!因為這項目柔佛蘇丹佔40%股權,所以才有如此優待。」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Ore Huiying/Bloomberg

住宅附帶專用關口,在馬來西亞是先例。然而,這只是中資在柔佛的其中一個投資項目,在全國各地還有吉隆坡的大馬城、馬六甲的皇京港、東海岸鐵路、砂拉越大型鋼鐵工業園區、關丹港口計劃等。中資不但比以往更大規模進來,還改變了以往的外資投資模式。由視馬來西亞為跨國品牌的生產地,到更具戰略性的策略投資,項目包攬房地產、能源、鐵路、港口、水務、飛機航線等範疇,地點遍及東西馬各州,從陸路、海洋到天空。

理想的交易?

中資大規模進駐大馬,遇上的是比豐富資源更誘惑的投資條件,那就是充滿漏洞的程序。不透明的招標程序、不公開的資訊,整個投資過程幾乎是以黑箱作業進行。有者甚至未經過公開招標,關於工程造價、經營權和盈虧分配、條款是否有利於馬來西亞的發展等,公眾完全被蒙在鼓裡。

以東海岸鐵路計劃(East Coast Rail Line,ECRL)為例,這條全長六百公里的鐵路,連貫東海岸,由中國負責融資,工程成本達一百三十億美元,比一般工程造價貴為高,當中還未計算大量的徵地費用,加上合約沒有公開招標,承包商中國交通建設(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CCCC)甚至是被世界銀行列入黑名單的企業。站在馬來西亞的角度,這怎麼看也不是一宗理想的交易。

中資的進入也加速了公營服務轉向私營化。本地的污水處理服務向來由政府控股的英達麗水(Indah Water Konsortium Sdn Bhd)負責,排污的營運開銷由政府補貼達九成,但近年中資北控水務(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Group Ltd)開始拿下本地的污水處理業務,先在吉隆坡興建全亞洲最大的地下污水處理廠,再在登嘉樓和柔佛承包價值五億與二十億馬幣的水務項目。中資逐漸取代官聯公司,將如何影響市民享用享有的水服務?政府會否退場而增加市民的水務費用?這都是需要警覺的問題。

鄰國的教訓:失去的港口

這些數額龐大的投資並非單純的注資,而是需要償還的債務。這不是免費的午餐,馬來西亞政府要在未來向中資償還工程費用和管理費用。如果無法償還,那結果將會如何?或許,我們可以參考斯里蘭卡的經驗。斯里蘭卡也因各種投資項目,欠下中國國企八十億美元無法如期償還,於是得把整個漢班托塔港口移交給中國九十九年。

(來源:Bloomberg/Lakruwan Wanniarachchi/AFP/Getty Images

另一邊廂,中國也有意在巴基斯坦、尼泊爾和緬甸興建大型水壩,發展當地水力發電工程,但最後也遭遇到當地居民反對、合約內容不透明、印度對中國建立的新地緣政治的不滿,最終被拉倒。回到馬來西亞,我們應該抱著怎樣的態度來面向中資?

問題是資本

這讓我想起今年二月中旬,在檳州峇東埔某馬來甘榜的「中資進入馬來西亞,是好是壞?」討論會,會眾表達了對國家主權遭大國侵蝕的擔憂,但主講人之一希山慕丁莱斯(Hishamuddin Rais) 強調:「我們講的是中國政府,不是馬來西亞華人,華人的祖先可能很久以前來自中國,但他們現在已經是馬來西亞人,他們吃belacan(峇拉煎),他們吃臭豆。我們批判的是中國資本,不是本地華人。」這與種族無關,反中資不等於反華,把民族情感牽扯進來,只會忘掉中國不過視馬來西亞為建立地緣政治的一顆棋子,我們不要成為下一個斯里蘭卡。

問題回到根本,談論中資問題,重點在「資本」,不在「中國」,是大額的強國資金進入,如何影響小國的經濟和政治生態。當我們在批評一馬公司弊案如何貪腐,首相權力之大無人能擋時,也別忘了是中國政府出手干預,中國資金與本國執政集團捆綁在一起,為納吉政權帶來生機。即使一馬公司弊案已震撼國際,拖欠巨款而無力償還,但中國資金主動購買一馬公司資產,既救了這項主權基金,也無形中拯救了背後的總舵手。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